又到了一年一度訓練爸媽體力的流浪之旅了
原本是想帶爸媽去歐洲享受+耍廢的,但幾經曲折後就來到了土耳其。
約21.7倍臺灣大的土耳其,是近年旅遊的重點國家,因此相較於許多國家,土耳其自由行也方便許多。但帶著爸媽,需要考慮體力、住宿、活動、語言等等因素,也讓這旅程多了許多未知的挑戰。
從買機票、看路線、更在youtube上自學了幾個月的土耳其語。一個行李箱加上一個大背包,就這樣開始了我們的土耳其之旅。
又到了一年一度訓練爸媽體力的流浪之旅了
原本是想帶爸媽去歐洲享受+耍廢的,但幾經曲折後就來到了土耳其。
約21.7倍臺灣大的土耳其,是近年旅遊的重點國家,因此相較於許多國家,土耳其自由行也方便許多。但帶著爸媽,需要考慮體力、住宿、活動、語言等等因素,也讓這旅程多了許多未知的挑戰。
從買機票、看路線、更在youtube上自學了幾個月的土耳其語。一個行李箱加上一個大背包,就這樣開始了我們的土耳其之旅。
走著走著,就來到了這片蕭瑟與遠方
對於在炎熱高雄長大的我,冰雪是多麼神奇的存在。小時候,每當有冰雕展舉辦時,總是特別興奮。披著厚重的羽絨外套,小心翼翼的在那大冰箱裡走著,一座座仍散著寒氣的冰雕,映著五彩的光芒。
哈爾濱,黑龍江,東北方,一直嚮往著這些充滿魔力的地方,莫名的嚮往。
很想親眼看看哈爾濱的冰雕,沿著黑龍江浪著,在漠河跨年,在中國的最北迎接那道曙光,在白雪中度過生日。
想在那一片雪白中走著,在那一片蕭瑟中走著,一直走著。
「不覺得超浪漫 我會看到那曙光?」我開心的與朋友分享。
「但沒寫上去凍得發抖是更要命的!這是文藝青年的浪漫,就少了現實的冷酷,如果換我寫這篇,就多寫十個冷。」
恩,冷冷冷冷冷冷冷冷冷,冷。
「跟你說濟州島啥都沒有,我們就去放空五天,包車到處走走,好好放鬆。」這是剛買機票前,跟我媽說的話。
「這樣會不會很無聊啊? 沒關係看你安排。」記得當時滿媽這樣回應我。
其實當初也只是突然發現了超便宜機票,想說能趁著韓國在白雪籠罩前,帶爸媽出外散散步也散散心。豈知,最終仍是背上背包爬上爬下,每天近兩萬步的流浪環島。
飛機機身一側,眼前一整片星空閃耀,那是我第一眼的烏蘭巴托
「我真的很討厭露營,不能洗澡,沒有廁所,也沒啥東西好吃。」有天午餐時,和朋友們突然討論到露營。
對我而言露營就只是個沒有地方睡時的替代方式!絕對不是種享受,完全是個在野外中求生時迫不得已的解決方案。帶上帳篷,開著車,當著現代遊牧民族,雖然無法洗澡,髒兮兮到無法見人,但卻仍是不能否認這是人生中十分神奇和夢幻的日子。
在滿天星辰的遠方醒來,在空無一人的草原中跑跳,追逐在羊群後,還有那幾隻一同在路上散步的牛馬,就這樣流浪在蒙古國。
就像我寫著自己的一天,可能就會不小心上了笨版般。抑鬱中卻莫名出現的黑色幽默,想寫的故事大概就這路線吧!
每次回首一想,都會覺得自己的旅程總充滿荒謬,然後又奇蹟式的安然無事,或是充滿瘋狂和失控,每當聽著spotify平靜地在電腦前打著字,對於這另一面的自己仍感到意外或不可置信。
回到家將照片播放於大螢幕上,依照這一張張回憶講故事,是每趟旅程的句點。媽媽每次聽到這些故事總是內心不爽,以及更多的不捨……
那是本很喜歡的旅遊散文集,看完只想跟著大喊:我很好啊,媽!真的,超好。
出發的理由荒謬,過程也充滿荒謬,但卻是場難忘的旅行。
人民廣場的小餐館裡,那是我和小姐姐的重逢。
我們聊起了當初的種種,那些曾令我們煩心和氣餒的事,不舒服又害怕的色老頭們,兩個月後,卻在上海的餐桌上變成了茶餘飯後的玩笑。
「在斯里蘭卡真的發生了好多事,但現在想起來真的太好玩了。」小姐姐說。和上海小姐姐是在斯里蘭卡的旅途中相遇的,雖然相處時間不長,卻是我在旅途中遇見最喜歡的朋友,回到上海相逢,感覺更是奇特和幸福
斯里蘭卡,或稱錫蘭,那座印度右下方的一座小島嶼。我,和一只大背包,一隻史努比,一起流浪著。
有想過爬四五座101是什麼感覺嗎?或者爬21座象山? 還要負重八九公斤這樣。那只是黃山的第一天….
之所以要去黃山完全是個孝心的展現,看著大陸地圖,想說去個爸媽已經去過的地方,就決定把這次的目的地訂在黃山。再以黃山為中心,選了四周的幾個小村落走走!
「我覺得令人絕望的點不是累,是看不到終點在哪,而且一個人。」
一個人在徽州流浪了五天,爬了山、去了絕美小村,一路上內心充滿髒話和抱怨,全身肌肉緊繃,但更多的是無限的感動和回憶。
就像翁山政黨那面繡著金色孔雀的紅旗。紅與金,是踏上旅程前,我所認識的緬甸。
買下機票的那個週末,誠品內這本紅色的書,抓住了我的目光-「緬甸:一個徬徨的國度」。紅色,也是我對緬甸的第一印象。
書中記錄了那段傷痛的歷史,從四十年代翁山將軍的暗殺事件、軍閥獨裁政權統治、八八八八人民起義、僧人們發動番紅花革命、民主與翁山蘇姬掌權,到現今羅興亞人的問題。
那些曾被軍隊流血鎮壓的城市和鄉村,那座翁山首次發表演說的大金塔,那片染紅血的茵萊湖,是我此趟旅程的重點。
看著網上一篇篇的遊記和照片,三千世界,三千佛塔,讓眾多旅人無法忘懷的金色緬甸,故事和照片時時挑動著想流浪的靈魂。可能是那遍金黃的曙光太過於耀眼,已漸漸的蓋住曾在這片土地上的血紅。
So you brought out the best of me, A part of me I’d never seen.
飛機上,Kodaline的”All I want”在耳邊重複撥放著。半夜兩點鐘,機艙內的低溫卻讓我遲遲無法入眠。天天以工作和忙碌麻痺自己的我,某個加班的夜晚,終於看不下去的好友跟我說:
「不然去旅行吧,推薦你去…….緬!甸!」
說真的,對於緬甸毫無想法,也一無所知,但對於旅行的熱愛和冒險的期盼,還是這樣買了機票。幾個月來一直腦袋打結,總覺得又到了自我放逐的時候,一個人浪,慢慢找到答案。
這是一趟學會很多的旅程,尤其是勇敢。
「紅、橙、黃、綠、藍、靛、紫」彩虹旗是庫斯科的象徵,那面南美帶回的旗幟仍掛在我的臥房。信仰太陽神的印加人民,相信庫斯科城就是那宇宙的中心,四方彙集的中心點
歷史始終不是我的強項,但至少知道美洲地區的三大古文明分別是位於中美洲的馬雅文化和阿茲特克,以及南美安地斯山脈旁的印加文化。
地理也從未是我的強項,但至少還記得課本封面就是印加文明那消失的天空之城 – 馬丘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