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台灣這塊土地的熱愛能多深?我總想著要離開,但他卻想盡辦法要留下來。
「ni旁邊有ren嗎?」那壯碩又滿臉鬍渣的外國男子,一手拿著裝滿食物的自助餐托盤,一手邊摘下墨鏡,用那句四聲不協調的外國腔中文,將我從電腦中拉回了現實。
2011年10月的台大活動中心,那是第一次見面,我和Uncle火龍。
像是叔叔和姪女吧,從相差多歲的他身上,對於人生、旅行、勇氣和夢想,有了新的認識和學習。火龍是他的中文名字,無論是學生證、健保卡…各類中文文件上,就是以「火龍」代表著這個人。
當時Uncle只剩下三個月就要離開台灣了,可能是有許多共同朋友,也或許是都有著瘋癲的個性,相差多歲的我們就這樣變成了好友。在他的熱情邀約下,我更是在中歐和南歐的行程間,硬擠出了一週飛到丹麥哥本哈根。
三輪娃娃車
「起床!我載你去逛逛市區!」一大早Uncle在我的房間門外大喊著。
「載我?機車嗎?但昨天街頭有人騎機車嗎?記不清楚了,應該沒有吧。」一邊胡思亂想,一邊跟著Uncle走到公寓的地下室停車場,映入眼簾的是一整排的腳踏車收藏。那幾台窄胎公路車和登山車是最平庸的存在,特別的車款,則有像是加高把手哈雷重機車的嬉皮腳踏車,以及我那幾天的代步工具。
這台車,如同一般的腳踏車式嬰兒車,在腳踏車的前方有著放孩子的籃子,但不同的是,這台車前方的籃子大到能夠坐進一個大人。我到現在還是不知道它的正確名稱,就稱呼為「大人用三輪娃娃車」吧。
覺得有些丟臉又搞笑,我就這樣坐在籃子內的板凳上,讓司機火龍載著我在這城市穿梭,迎著涼風和路人詫異眼光。當地人可能已經習慣了各種特殊造型的腳踏車,雖然仍會撇個一眼,但在小美人魚或是皇宮旁,這台車總能引起眾多觀光客的好奇眼光和激烈討論。
沒有英國和愛爾蘭的抑鬱的陰天,那幾天的哥本哈根,天空特別的藍。已經七月底了,但那時氣溫仍只有十幾度,但對於習慣寒冷的北歐人而言,這卻已經是炎熱的夏天了。來自北緯23.5度以南的我,穿著長袖,吹著風發著抖,眼前卻都是穿著著短袖衣物,躺在草皮、或是岸邊,享受溫暖陽光的丹麥人。
大麻菸和小木屋
那台三輪娃娃車前一秒還在大馬路上騎駛,下一秒就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 沒有水泥地、號誌燈和車輛,只有石子地和草叢。
娃娃車沿著小路往這一片未知前進,Uncle模仿著唐老鴨嗓音,以荒誕又奇特的方式引著我進入這地區 – Freetown Christiana,自由之城。
有人稱Christiana是個真實存在的烏托邦,也是個所剩無幾的嬉皮村。1970年代,這群信奉嬉皮文化的年輕人佔據了這地區,最後竟然和丹麥政府達成協議,將這一個嬉皮的最後堡壘保留至今。這裡的居民自給自足,建造自己的房子,自行種植著農作物。雖然位於市中心,但不受丹麥政府或是歐盟管制。
區域內的房子大多是木屋或車庫,我們走進了一棟由木板和廢棄物拼拼湊湊搭起,建在草叢中的小屋,小木屋裡面只有簡陋的傢俱,和充滿時代感的電器。屋主的「工作室」內則是散落了好幾張風格強烈又反骨的畫作。
這裡就是這樣,特異獨行,乖張不羈,卻又充滿個性。
而Christiana最著名的「景點」是區大麻販賣街。我知道這比擬很怪,但這裡的景象卻讓我想起了爸爸常帶我們去的台糖冰店 – 被樹木圍繞的空間裡,有個小木屋和幾張大桌子,大家從木屋買到「那東西」後,就坐在大桌子旁聊著天、享受著這瞬間的幸褔感,空氣中也彌漫著「那東西」的甜蜜韻味,只是「那東西」從枝仔冰變成了大麻。
濃郁的大麻煙味沒帶給我甜蜜,只有頭疼。雖然到處都寫著禁止拍照,但我還是按了快門,這亂拍照的惡習就從丹麥直到五年後的北韓。
娃娃車繼續在只有草叢、湖泊和塗鴉的路上前進著,看著不遠處哥本哈根市政府的屋頂,仍無法相信自己身處於哥本哈根的市中心。
這空間彷彿停滯在 1970年代,直到下一個轉彎,才回到了2012年。
Dream Cake
在哥本哈根的三餐都是Uncle打理的,不知道是丹麥風味、阿拉伯式還是一般西式,他總能是充滿創意又混合各種風格,煮出健康、獨特又超級美味的食物。知道我喜歡吃甜點的Uncle,有天還烤了個大蛋糕 – Dream Cake,真的不得不佩服他的手藝,那一道道美味就這樣深深寫在我記憶中。
就這樣,平時挑食又不愛吃東西的我,在丹麥的日子,卻餐餐將食物吃的精光。那個離開丹麥的早晨,我挺著一週以來吃過飽的大肚子,拖著行李箱,背著背包,準備飛往下一個目的地-葡萄牙。
在候機亭等待時,肚子裡的食物小孩卻失控的翻滾,這也造成我在機場剩餘的記憶畫面,只有廁所那扇門。就這樣不知道過了多久,一看手機螢幕,竟然已經是登機時間了。我心中邊咒罵著難得貪吃的自己,邊希望同班飛機的大家能夠緩慢的移動腳步,替素未謀面的我拖延些時間。
「….MAN RONG CHEN….MAN RONG CHEN…………..」
「X!!」肚子內的食物小孩可能也被廣播嚇到而禁止胡鬧了。
印象中,哥本哈根機場候機處很空曠,放眼望去沒有任何一名乘客,只有遠方的登機口,和幾名站在登機口旁臉色鐵青的地勤人員們。
我揹著背包以跑百米的速度衝往登機門,而這場獨自一人的賽跑,就在跑過終點線的下一秒,登機門關上,宣告比賽終了。
那是我和丹麥的告別。
中國小姊姊
前天晚上,一位Couchsurfer – 來自中國的小姊姊住了進來,也搬進了我的房間。雖然仍是幾天的室友,但對她的臉卻沒有印象了,只記得當時的教訓。
在Uncle出門辦事的早晨,交代我幫他做一天的小主人,向小姊姊介紹哥本哈根,但我內心卻只想懶懶的享受在丹麥的最後一天。Uncle出門後,我隨口搪塞了些藉口給小姊姊,就不管她了。那天去了皇宮看了第二次的衛兵交接, 走到了新港,河面在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兩旁擠滿了人潮,坐在岸邊的歐洲人穿著短袖或是裸著上身享受著珍貴的陽光。
就這樣在哥本哈根街頭閒晃了許久,好還像去了岸邊的圖書館,好像走過個城堡,也好像去了安徒生公園,還在街頭遇到了一群聖誕老公公。
但這愜意的一天,就在我踏進家門那一刻結束了。看見只有我一個人回家的Uncle,知道了我放了小姊姊鴿子後,將我念了一頓。
「你為何不試著主動跟人相處,主動跟別人做朋友、主動分享和關心?是都要等得到別人的好之後,才會去付出嗎?我已經向你介紹了這個城市,應該要換妳敞開心胸的把這些美分享給別人啊,而不是敷衍了事。反正,我對你很失望。」
當時覺得可能中國小姐姐也不想和我玩啊,一個人撇著嘴默默失落。但Uncle對我來說就是這樣的存在,他總是理性、直接,卻又正確地指出我的不足。當下並沒有體會,但這件事卻一直記在我腦中。
Give and Take,要付出才該得到吧。
旅行中我學著主動和別人當朋友,或是分享自己的經歷,因爲平凡的日常變得太邊緣時,也總提醒著自己,要適時地去釋出善意。學著從分享中得到快樂,豐富自己的生活。
單賣共和國
Uncle所做的眾多事情中,最令我敬佩的是「愛台灣」。他曾生活在不同的國家,也拜訪過許多不同地方,憑藉著他過人的語言能力和對生命的熱情,我相信他在每個地方都能獲得比別人更加獨特又深刻的感受。因為台大語言交換課程,在台灣待了半年的他,卻彷彿著了魔般愛上了我的國家。從我到達丹麥的第一刻,他就吐露了想要回到台灣生活的迫切渴望。
「Why Taiwan?」說實話,我很不解。Uncle住在全世界最快樂的國家-丹麥,有著將人民照顧的無微不至的政府,有著美麗的自然景色和可愛城市,薪資水平更遠高於台灣,除了寒冷,丹麥到底哪裡不好了。
「People and the weather..」
「Taipei? Seriously? 」在台北從沒感受到人情溫暖的我,立刻充滿問號。
「..the south!!」雖然只待過南台灣幾天,但他卻遇到了最熱心和真誠的人們,那是遊訪世界各地都不曾有的溫暖。
聽他述說著那些故事,當下真的充滿感動,從來不知道會有個外國人為了我的家鄉如此癡迷。他告訴我,他很清楚自己想要的理想生活是什麼,為了這未完成的藍圖,在實際面上也想好了幾種能取得台灣居留權的方式,像是申請學位、找工作等等…
應該就只是一時沖昏頭吧!很多人常會想離開原本的地方到異地生活,但最後總是因為各種因素而不了了知。
我當時也以為他會就這樣放棄。
半年後,我們再度見了面 – 在高雄駁二。他流利的中文,夾雜講著幾句生疏的台語,興奮地述說在台南的新生活。
If you have a chance to build something, what will you do.
是去年的春天吧,Uncle在台南開了間風格獨特的傢俱店和餐廳 – 單賣共和國。這棟房子每個小角落的佈置、一磚一瓦,和那最吸引人目光的彩繪外牆,都是他的巧思。
看到那面彩繪外牆,想著當時在丹麥發生的故事,真的內心充滿欽佩,也很為他開心。
—
常常有時候連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麼都不知道了,更別說去實踐。但就算知道了想要追求的目標,自己又能夠多麼堅持呢?
Rachel xx